网站首页 / 股东合作 / 正文

股东减持可转债利空(今年A股已经公布870份减持计划,你怎么看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时间:2023-05-30 12:30:08 浏览:

社保基金减持交行,到底如何解读?

社保基金减持交行目前还没有到落实阶段,只是公告了减持计划,公告里并没有说减持的下限,就算不减持也没关系,现在只算是拿了个减持的许可证!

自发出减持公告以后,各路分析师开始分析社保基金持股几年,获利多少,分红多少,等等七七八八的,从2012年社保进交行至今按年复合收益率算下来的结论是买什么股都不如买银行股,看上去像是社保基金给银行做了个广告,通过媒体告诉了股民,银行股更有价值,小散们抱大腿就来买银行,银行也充当了这次跌破3000点之后的护盘先锋,直接给护上了3200+。

这轮大盘反弹至今最具特色的就是讲科幻故事,讲的谁都听不懂就对了,还诞生了很多新名词,如边缘计算,网络切片之流的。社保减持交行被媒体推上风口之后伴随银行的故事也来了,大意是随着金融的对外开放,不光是外资银行要走进来,我们银行也要走出去,但当下而言我们的大银行在业务上和国际大银行比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大银行只有存贷业务,而国际大银行是综合金融服务,除了存贷业务以外还有证券业务等,我们大银行为了走出去更有竞争力也要全方位的发展大金融业务,这就给银行未来的发展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次社保基金减持银行,表面上是利空,其实是利好。把股民从喧嚣的概念里拉回了现实,告诉股民炒什么才能赚钱,把被股民忽视的银行股拉了回来,引导市场风气回归理性,回归价值!

社保这次减持计划最终会不会落实还是未知数,但目的已经实现了:第一呵护市场继续上行,第二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股东减持可转债利空(今年A股已经公布870份减持计划,你怎么看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债转股和可转债转股有什么区别?

债转股和可转债转股有很大的区别:

一、了解两者的本质:

(1)债转股概念:

债转股中涉及到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一般是银行,债务人一般是企业,当企业还不上银行的钱的时候,有沦为银行不良资产的趋势时,把企业的债务转化为对该公司的股权,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股东。是比较被动的,企业没有钱还债,那就转化为股权股份对其持股。

(2)可转债概念:

可转债是满足条件的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发行可转化股票的债券进行低成本的融资行为,帮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可转债发行中,会有转正股价,转股比例,简单说就是用多少份可转债可以转化为转正股价为XXX。

当转股价高于市场价时,转过去不划算,选择继续持有可转债,到期还本付息即可。当转股价低于市场价,也就是看好正股未来走势,并未来走好时,转股可以获得溢价。也就是下可保本,上可博取高收益,这也是建议新手可以打可转债的原因。持有可转债的具有主动权,如果有触发转股条件,上市公司也会在发行时公告说明。

二、从本质看两者区别:

债转股是债权人被动转股,债务人把外债转成公司持股,从而不是外债,可以享受企业分红。

可转债是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进行的企业融资活动,对公司来说,成本较低,对持有者来说,下可保底,上可博取高收益,具有主动权。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今年A股已经公布870份减持计划,你怎么看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减持泛滥成灾是A股一个特色,减持泛滥成灾对市场的影响来自于几个方面。

一个是抽离市场资金,导致市场存量资金减少,存量资金减少,股市上涨动力降低,资金如水水涨船高,没有资金股市怎么上涨,依靠嘴巴吹起来的吗?

股市有几架抽水机,IPO、减持、再融资和交易费用。IPO支持实体经济、再融资支持上市公司进一步做大或者转型,交易费用必须缴纳,可是减持呢?又支持什么了,所以A股经常性缺钱,管理层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引导长线资金入市上,可是经常性效果不佳。两市跌不停,需要政策提振股市。

减持以后很少资金重新回流股市,资金流到哪儿,难以预测,部分用于消费、部分流到国外炒房,也有用于自身投资。

每一个国家股市都会对减持进行限制,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相对更为宽松,才会有各种大比例甚至清仓减持。二级市场可以三个月可以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可以减持2%,一年下来理论上最大可以减持12%。

另一个是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影响,大股东和高管是上市公司知根知底的股东,一旦出现减持、大比例减持、清仓减持,说明公司不值这个价,存在一定泡沫成分,这会影响投资者持股信心,牛市行情,投资者情绪高涨,有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漠视,股价下跌有限,像东方通信公布减持公告以后没有跌停,但熊市环境,投资者信心脆弱,就会雪上加霜,大家容易出现集中抛售可市场买进力度就会锐减,流动性紧张就会出现。股价容易一字跌停,可是谁能预测股东会减持呢,突然之间减持公告导致股价下跌甚至跌停,投资者损失有点蒙受不白之冤的感觉,可是能找谁赔偿呢,人家减持也是合规合法的。这就是制度漏洞。

因此进一步修改减持规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泛滥成灾的减持不得到根治,牛市最后赢家就是减持离场的股东,最后买单者就是二级市场,主要是后知后觉的韭菜。

减持泛滥成灾背后说明上市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是为了股权增值套现实现一夜暴富,毕竟上市成功,一元甚至更低成本就可以换来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股价,因此诱惑力很大,一旦限售股解禁,就会迫不及待的减持套现实现财务自由。另一个是一股独大,大股东持股比例很高,即使减持20%股份也不会改变控股地位,自然选择部分减持落袋为安。

正是减持容易,实现亿万富翁容易,上市诱惑力太大,大家争先恐后的上市,不管够不够格都要来资本市场试一试,不够格就想办法造假上市,一旦瞒天过海上市成功就是暴富的开始,够格就是等上三年五载也是痴心不改,哪里管募投项目是不是会延期导致错失良机。有钱先把钱分完造成缺钱假象等上市,没钱更要等上市筹到钱,因此即使IPO开足马力,还有一个长达数年也无法化解的IPO堰塞湖,让投资者有点闻之丧胆的感觉。

正是IPO堰塞湖存在,市场总是担忧IPO骤然增加,影响投资者进场,新增资金裹脚不前,市场走势长时间不振。

化解IPO堰塞湖成为管理层一个头疼的问题,可是仅仅依靠IPO常态化有效果吗?有是肯定有,经过数年努力,IPO堰塞湖已经大大降低数量,但不治本,如果常态化不加控制的话,也会把二级市场砸下来。

股东减持过度也说明某些时候投资者炒作太过疯狂,像东方通信股价翻十倍,市盈率400多倍,可炒作的概念5G好像不沾边,公司公告是没有5G网络建设收入,可市场就是那么任性,偏要把他作为5G龙头,结果大股东减持股价下跌,把投资者套住,另一个边缘计算龙头个股也是如此,股价大涨,股东高管减持,股价下跌。所以概念炒作别太任性,一旦把股价炒高到天花板,哪一个股东都会减持的,伤害的不是股东高管利益,而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自身利益。所以投资要谨慎,不要得意忘形。

分拆上市是利空还是利好?

我是不赞同分拆上市的,并认为是上市母公司的利空,

母公司产业众多,资产良莠不齐,能够分拆上市的一定是母公司旗下游资的子公司或者是孙公司,毕竟上市需要符合IPO条件,到主板上市是有利润要求的,到科创板上市也是有市值和技术含量要求的,尤其是需要有核心技术,同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就是生物科技。智能技术、芯片半导体、软件信息等高科技行业。

分拆上市短期看,可以快速做大市值,会得到市场资金的短线炒作,但是长期看,分拆出去的优质资产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还需要发行股份,母公司持股比例会被稀释,对新公司的控制权淡化。等于是母公司从上市公司中得到的利益被稀释,

或许有人会说,分拆以后可以利用募集资金做大,但是只要是优质项目,未必需要进行股权融资,可以通过母公司注资或者是债权融资,也可以对募投项目进行建设,好项目何愁缺少资金投资。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融资的便利,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或者是可转债的方式融资,也可以发行优先股融资。

分拆上市等于是把好公司的股权卖给人家,谈不上是母公司的利好,但如果是从大股东利益出发,分拆上市可以快速做大市值,然后进行股份减持,这是一个捷径,因此很多大股东纷纷希望分拆上市,

如果是上市公司高管持有分拆项目股份,也会十分热心,一旦上市,就可以实现一夜暴富,股权增值立竿见影,限售期一满就可以选择减持。

可转债转二是什么意思?

可转债转二是以前有发过转债,到期后或者强赎后发的第二只转债,振幅小和振幅大和这个没关系,和品种有关系,银行债和券商债的振幅就小。

发行可转债不仅比同样期限同样等级的债券融资利息低,行情好时还可以轻松获取可转债一二级市场套利收益,大股东通过股票质押融资短时间轻松获取10%-30%收益轻轻松松,可转债减持条件比较宽松没有限制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随机文章列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