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阿里巴巴股东 / 正文

巴菲特给股东的最后一封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豆瓣)

时间:2023-02-12 11:13:27 浏览:

遇上潮水退去后的裸泳者,这是出自那句话?

一、出自巴菲特:

巴菲特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形容股市的。

二、意思:

当短期非理性的市场因素(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退去后,你才会看到什么公司是具有真正投资值的,什么公司只是一些市场的题材炒作;

换个角度看,如果是指投资者,则是当短期非理性的市场因素(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退去后,你才会知道谁是在投资,谁是在投机.

三、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男,经济学硕士。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主要投资品种有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沃伦·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年度“美国400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3名。

2016年12月14日,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CEO”荣誉。

2017年3月21日,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2名。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734亿美元排名第四。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87岁的沃伦·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财富增长31%,成为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的第二人。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84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跌至第三位。

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

2019年3月5日,福布斯发布第33期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家净值降至825亿美元,排名第3位。

扩展资料

巴菲特个人经历

学习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婚姻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

事业

1957年,巴菲特成立非约束性的巴菲特投资俱乐部,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到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斯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3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巴菲特成为RCA注册分析师公会荣誉会长。

自2000年开始,巴菲特透过网上拍卖的方式,为格莱德基金会募款。底价5万美元起拍,以获得与巴菲特共进晚餐的机会。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

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患病

2012年4月17日,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向其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致信,称自己经诊断患有前列腺癌,不过他在信中仍乐观表示自己感觉还不错,医生表示他的病“到2012年还没有生命危险”。

巴菲特4月17日宣布自己患一期前列腺癌后,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18日向巴菲特致电表示慰问。白宫新闻秘书杰伊·卡尼表示,奥巴马在得知巴菲特患前列腺癌后主动致电慰问,“他们进行了简短地通话。总统祝愿他一切顺利。”

81岁的巴菲特4月17日在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自己是在11日体检时发现患癌症的,他形容自己“精力旺盛”,但表示如有任何健康异常情况,会及时向股东报告。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说法,一期前列腺癌如未扩散,患者治疗后5年内的存活率接近100%。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2020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你看出来了什么?

2021年2月27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财务报表。与此同时,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也同步发出。并且有消息称,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将一改往年在奥马哈——巴菲特的家乡——召开的惯例,变成了五一劳动节那天在洛杉矶召开。但这些都不是最震撼我的,最让我有收获的是回购。

01回购

什么是回购呢?它的意思是,公司拿真金白银从市场里其它投资者手里买回自家公司的股票。这有点像退货,买完东西觉得不好,把货给商家退回去。不同的是,回购对公司是件好事儿。

原来我以为公司回购自家股票意味着股东很看好公司钱途,要不然也不会拿真金白银来买自家股票,因为股东是最了解公司状况的人之一。所以,回购对公司来说一般是个好消息。

在看完巴菲特对自家公司回购的解释,以及对苹果回购的解读后,我只能感慨一句:我还是把回购看得肤浅了,还是巴菲特老爷子会算账,股神就是股神……

02股神解读

在2016年到2018年,巴菲特陆陆续续买入了10亿股的苹果股票,约占苹果总股本的5.2%,花了大概360亿美金。后来又逐步逐步卖了一部分,变现了大概110亿美金。

在这一系列操作后,巴菲特的苹果持仓竟然还占有苹果公司总股本的5.4%,不降反增。一直在卖,持有股本的比例却越来越多,这是为啥?一切源于苹果公司的回购。

在艰难的2020年,苹果公司一直都在回购自家的股票,减少了流通股的总量。这直接导致了伯克希尔的苹果股份占比上升,更重要的是零成本,没有花一分钱。

比如说A公司的股份总额是10亿股,能自由买卖的流通股也是10亿股,那我们持有的10%就是1亿股。如果此时A公司回购了2亿流通股,那我们持有的比例就是1/8=12.5%,变得更多了。

这还没完。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伯克希尔也在不断地回购自家股票。巴菲特还表示,将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其股份数量。也就是说,伯克希尔的股东每股权益也会越来越高。

苹果公司的回购让伯克希尔持有更多苹果的股权,伯克希尔的回购进一步提高了自家公司每股的含金量,这间接导致了伯克希尔股东持有了更多的苹果业务,话语权变得更大。

03回购用途

一般来说,回购的股份要么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员工激励计划,要么是当作库藏股,把股票存着备用。还有一种让投资者受益最大的用处:将回购的股份注销。

如果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员工激励计划,这并不会直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如果能够因此而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力,从而给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这也算是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

库藏股和注销股份可以直接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因为库藏股是不参与利润分配的,而注销股份就像巴菲特持仓的苹果一样,会直接导致投资者的股权占比上升,继而分的利润变得更多。

写在最后

股神巴菲特和苹果公司的这波操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绝。这也让我再次重新认识到了回购力量的强大。它不仅仅是表明股东对公司的信心,还能够实实在在地给股东带来收益。又和巴菲特老爷子学了一招,一切都是辣么perfect。

巴菲特写过书吗?

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任何一本书。

但有关巴菲特评论和推荐的书不少,如: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本书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这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被全球翘首以待的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这本自传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的话"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包括下面要介绍的《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卖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哪里有 巴菲特08年致股东信 中文版 的?

巴菲特书籍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2D72 提取码:2D72

链接主要包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如是说》、《滚雪球》、《巴菲特之道》、《聪明的投资者》等(其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看作是他写的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你好!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4年)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本·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话作为这封信的开场白是合适的,因为我很感激能从他那了解到关于投资的想法。我在后面会谈到本,甚至很快会谈到普通股,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过的两个小小的非股票投资。尽管它们都没有明显地改变我的净值,但还是能带来些启发的。

这故事始于1973至1981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些投资的基础原则:

· 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 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 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 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 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当我听到电视评论员油嘴滑舌地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评论:“你都不知道这游戏有多简单,直到你走进那个演播厅。”)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在我的两个小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有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股票会让你知道所持股份的实时定价,而我却从没见过对我农场或纽约房地产的报价。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持股有宽幅波动的估值。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确实如此。毕竟,如果一个穆迪的朋友,每天围着我的财产对我喊出报价,愿意以此报价来买我的农场,或将他的农场卖给我,并且这些报价会根据他的精神状态,在短期内剧烈变化,我到底该怎样利用他这种不规律的行为来获利?如果他的日报价令人可笑地低,并且我有闲钱,我就会买下他的农场。如果他喊出的报价荒谬地高,我要么就卖给他,或是继续耕种。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无常和不理性所影响,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为市场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经济状况、利率、股票的价格等等。一些投资者认为听权威人士的意见很重要,更糟糕的是,还认为参考他们的评论来投资很重要。

那些拥有农场或房子的人,能够默默持有资产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加上评论员总在暗示“别一直坐着,来买卖吧!”,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本来是可以拥有的绝对优势,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诅咒。

一个闪电崩盘或是其他极端的市场震荡,对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比一个古怪且爱说话的邻居对我农场投资的伤害来得大。事实上,下跌的市场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果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他手里还有钱可用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恐惧的氛围是你的朋友;一个欢快的世界却是你的敌人。

在2008年底发生的,严重的金融恐慌期间,即使一个严峻衰退正在明显地形成,我也从未想过要卖出我的农场或是纽约房地产。如果我100%拥有一项具良好长期前景的稳固生意,对我来说,哪怕是稍微考虑要抛售它,都会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小部分,那为什么要卖出呢?准确的说,每一小部分或许最后会让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一定能做好。难道有人真的相信,地球会吞没美国惊人的生产性资产和无限的人类创造性?

当查理·芒格和我买股票时,我们会把它当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与买下整个生意时所思考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一开始会判断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计出,资产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处于与我们估算底线相对应的合理价格内,我们就会购买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估算出未来的收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简单地继续前行,继续寻找下一个潜在标的。在我们一起合作的54年里,我们从未因宏观或政治环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具有吸引力的收购。事实上,当我们做决定时,这类因素想都没想过。

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错误。但它们发生时都不是灾难型的,例如在一个长期上升的市场中,基于预期价格行为和欲望导致了购买。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商业前景研究当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够明智的话,他们会知道自己对具体生意的了解不足,并不能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获利能力。

我给这些非专业人士带来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资者并不需要这些技巧。总的来说,美国的商业一直做得很好,以后也会继续好下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不可预测的忽冷忽热出现)。在20世纪,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6上涨到11497,不断上升的股利支付推动了市场的发展。21世纪,将可以看到更多的盈利,几乎必然会有大量的收获。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不应是挑选出大牛股,他或他的外援都是办不到的,但应该持有各种生意的一部分,总的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表现。一个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就能满足这个目标。

这是对非专业人士说的“投资是什么”。“什么时候投资”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或新手的投资者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入场,然后看到账面亏损了才醒悟。(想起巴顿·比格斯最近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的感觉最好。”)投资者解决这类错时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长时间内积攒股份,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多样化投资,还能保持成本最小化,这几乎就能确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相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但连自身弱点都看不清的专业投资者,一个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短处的纯朴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如果“投资者”疯狂买卖彼此的农地,产量和农作物的价格都不会增长。这些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由于农场拥有者寻求建议和转换资产属性而导致的大量的成本,会使总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从提供建议或产生交易中获利的人,一直在催促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要变得积极。这导致的摩擦成本变得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体是全无好处的。所以,忽视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资那些股票就像投资你愿意投资的农场一样。

我该补充一下,我的财富就在我嘴里:我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本质上与我在遗嘱里列出的一些指令是相同的。通过一个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我建议是先锋基金VFINX)。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现在说回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买了本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并通过书中的投资探讨,学到了他大部分的想法。我的金融生涯随着买到的这本书而改变了。

在读本的书之前,我仍在投资的环境外徘徊,鲸吞着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面资料。我阅读的大多数内容都使我着迷:我尝试过亲手画图,用市场标记来预测股票走势。我坐在经纪公司的办公室,看着股票报价带卷动,我还听评论员的讲解。这些都是有趣的,但我并不为之颤抖,因为我还什么都不懂。

相反地,本的想法能用简练易懂的平凡文字,有逻辑地去阐明(没有希腊字母或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关键点就是最新版第八章和第二十章的内容,这些观点引导着我今日的投资决策。

关于这本书的几个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个附录,里面描述了一个未被提及的投资,是关于本的幸运投资的。本在1948年,当他写第一版书的时候进行了收购,注意了,这个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如果本当时没有看出还处于初创期的Geico的特质,我的未来和伯克希尔都将会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1949年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个铁路股,当时卖17美元,每股盈利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量使用当前的例子,如果说错了就会让自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低估值是由于当时的会计准则造成的,那时候并不要求铁路公司在账面盈余中体现出子公司的大量盈余。

被推荐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这些铁路现在是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伯克希尔现今完全拥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现在它的继承者每四天就能赚这么多了。

我已记不起当时花了多少钱来买《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版。无论花了多少钱,都可以强调出本的格言:价格是你支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获得的。我做过的所有投资当中,买本的书就是最好的投资(我买的那两本结婚证除外)。

望采纳!

人这一生,只需要富裕一次

                                         

1.

不经意间在朋友圈刷到了一篇极有文采和深度的好文,不过很快就因为文章犀利的笔风,迅速 “被违规” 和屏蔽了,甚是可惜。

这篇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的作者戴老板。因为写得精彩,不由得读了好几遍。

虽然无法分享原文,但是这篇文章从揭露世界杯期间中国赌球成风开始,追溯到民国时期麻将桌上的赌博风云,再谈到近年来国内处处带着赌博风气的房市、股市和币圈,一波又一波的 “韭菜” 一掷千金输得倾家荡产,却又前赴后续源源不断的出现和被 “收割”,不由得让作者感叹到:

“中国人这些年笃信的一句话,叫做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命’ 既然无法自己掌控,那就得靠 ‘运’ 让自己翻身试试看,至于积德和读书这两个选项,只能暂时靠边站。当阶级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小时,孤注一掷试一试运气,就成了全民的精神寄托。”

这不禁让人想到民国时期的胡适,目睹到国民疯狂搓麻,于1930年撰写《麻将》一文批判的那句话:

“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夜的吗?”

2.

中国国民的这种赌性,深深地反映在普通人的投资的理念里,更是应验在中国的股市里。

在经历了2015年股市疯狂地暴涨后,2016年1月的股灾,让无数赌上全部身家的股民失去了毕生的积蓄,也让中国股市暴露了它自身制度的不完善和一度被严重高估的估值。

今年的股市大盘依旧低迷,最近一段时间A股的收盘点数曾一度接近股灾时的最低点。无论大盘如何,它依旧是全球散户最多、换手率最高、投机成风、韭菜最茂盛的沃土。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们又应该如何摆脱赌博心态,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呢?

今年5月份的时候,《红周刊》报道团队带着类似的问题,前往美国奥马哈,对巴菲特的搭档查理 · 芒格,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专访。

在采访中记者问到芒格,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到耐心,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呢?

芒格回答道,如果把投资当作在赌场赌钱,以赌博的方式投资就不会做得很好。因为你会很在意目前的结果,而变得没有耐心。

他建议中国的投资者,少赌博多投资。投资追求的是一个长期的结果,而不是像在赌场一样立刻就有回报。

他说一些事情是天生的,但是有一些事情是后天可以训练的,耐心就是其中之一。

芒格提到美国有一种说法 “long attention span”,就是长久注意力持续时间,是看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有多长。这是人们非常希望拥有的特性,因为如果你能长时间深入、努力地思考某一方面的问题,你就会更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记者又追问到,对于那些没有耐心的投资人,如何才能培养和做到理性呢?

芒格一再反复地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他说理性就是实事求是。而绝大部分人看世界,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如果这样就像通过变形的眼镜看这个世界,无论有多少知识、耐心都没有用。因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脱节的,没有理性的态度,其他都没有用。

对于普通人如何培养和获得理性,芒格建议一个人必须用心、努力去做到理性,而且必须重视、在意理性。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在乎,就不会努力去做到理性,你可能就一辈子不理性,那么必然会承受糟糕的结果。

芒格说到,培养理性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并且需要大量地学习、阅读和实践。

3.

美国19世纪的大文豪马克·吐温,挣了一辈子的巨额稿费,确鲜有人知道他最后的生活却过得一贫如洗。

他的钱可不是被挥霍掉的,而是被他乱投资给糟蹋光的。

马克·吐温在成名后,开设了出版公司等,但因不善经营,欠下一堆债务。为了还钱,他决定进军股市,试图在股市上大捞一笔,起死回生。可惜他并没能在股市中发财,多次投资的结局依然是失败。

他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的威尔逊》中有一句自己总结出来的“名言”:“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马克·吐温用幽默的方式告诫大家,不会合理投资,进入股市“每天都是危险的。”

历史上类似的名人还有很多。像是集装箱的发明者麦克莱恩,他曾经是美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但是最终因为一次对石油产业孤注一掷的投资,欠下了十几亿美元的债务,导致个人和家族破产衰败。

这样的例子数不甚数,我们的身边肯定也认识几个曾经很风光和过得很体面的人,因为一次投资失败或者生意失利,而陷入破产和贫困。

其实一个人只要不赌博,不吸毒,不借高利贷,想要把钱花光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在投资上过于冲动和草率,却可能迅速的破产和把钱败光。

而这一类人破产以后,往往会感叹自己的命不好,其实问题的根源是他们的见识和思维方式。

正因为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即使数次投资侥幸成功,总有一次会遭遇滑铁卢,把之前赚到的钱又全都赔了进去,甚至还会因为不恰当地使用杠杆,因此欠下巨额的债务。

具有风险意识是一个投资人最基本的品质。很多人做事和投资只考虑收益,完全无视风险,所以会简单粗暴地采用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这样的策略在有风险意识的人看来,往往是非常危险的。

而那些有风险意识的人,往往会刻意避免这样的错误。他们在做事和做决定的时候会稳妥很多,即使每次赚得少一些,长期来看结果也好得多。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的一生很长,只需要富裕一次就够了。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避免那些让我们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的错误,而不是不顾一切急功近利地追求更多的财富。

有趣的是,在中国很多家庭里丈夫会抱怨自己妻子买衣服买化妆品乱花钱,但是自己在投资上浪费的钱和交的 “学费” 可一点都不少。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仅执迷不悟,还总是期望着翻盘和回本,不断地砸入更多的家庭财富。

这样的投资,早已经偏离了投资的本质:财富的增长。想要让财富增长,光埋头工作和赚钱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学会如何稳稳地守住财富。

4.

芒格曾经在公开访谈中开过一个玩笑:“在美国,你猜猜谁长寿?是教授、法官、价值投资者。而谁最短寿呢?是闯红灯、酗酒和过度吸烟的人,哦还有短期交易员。”

芒格这么说可不是空穴来风。在美国那些操作短线交易的、赌博一样的交易员身心健康情况往往都很糟糕,他们压力大精神紧张,每分每秒都在想着赚钱,而且他们大多喜欢通过抽烟、喝酒来排解压力,所以说短期交易员“走得最快”。

虽然投机的股票交易者短期可能会得到超额的回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投资才是最终市场的赢家。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价值投资的大师,却从来没有一个长盛不衰的短线投资人。

在价值投资人眼中,市场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的检验,有了足够的时间,价值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而大部分人只能看到明天股市的涨跌和眼前的利益。

和芒格有着同样信念,并且一直坚持和践行下去的,就是他的老搭档巴菲特了。巴菲特从1957年开始写致股东信,每年坚持一封,至今已经写了61封。

这些信的内容包括如何挑选经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以及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等,被投资者们视为投资圣经。

在每一封用心撰写的来信里,巴菲特都会语重心长的和股东们反复强调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重要性,相信时间和复利的力量。

而另外一个也坚持给自己的股东写信的企业家,是如今的的世界首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他从1997年开始写致股东信,至今一共更新了20封。

他的致股东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每一封信的结尾,都要标注一句 “个性签名”:“持续关注长期价值” 。这也是亚马逊从一个卖书的电子书商网站,逐渐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科技公司的商业秘诀。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投资的常识。而那些被反复验证过的,被证明有效的、普世的理念,则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反复地、持之以恒地灌输和实践。

有时候越是朴素的道理,就越是有效和永恒,这样的道理每天给自己重复多少遍都不为过。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结果一定会变得更好,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能力和见识一定会有质的飞越。

5.

在戴老板那篇遗憾不能被更多人阅读到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述:

“1992年8月,120万人拿着370万张身份证涌入深圳,疯抢新股认购证;1993年2月,疯狂的炒家涌入海南炒房炒地,600多万人口的海南省一度有2万家地产公司;2007年8月,追赶牛市的人群在券商营业部前排起了长队,而在几年之后,他们又把队伍转移到了售楼处和民政局前。这一幕幕的疯狂和绝望,拼出了国人赌性所滋养出的全部图景:

底层赌命,中产赌财,富豪赌国。中国投机史里所有的崛起与毁灭,都在这十二个字中出没。”

多少个人破产和家庭悲剧,其根源都出没在 ”底层赌命,中产赌财,富豪赌国” 这沉重的十二个字中。而这十二个字,是我们未来无论如何都要刻意去避免的错误和教训。

当我们把 “赌博” “投机” “暴富” 这些词从人生的词典中彻底地删去,并把它们替换成 “耐心” “理性” “价值” 和 “成长”,那么无论是我们个人及家庭,还是社会和国家,未来都一定会变得更好。

有人曾说:“投资是一场门槛很低,但阵亡很高的生存游戏。”

但是巴菲特则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我们不必屠杀飞龙,只需躲避它们就可以做的很好。” 而这个飞龙,就是我们每个人从过去的赌博和投机中收获的教训。

人的一生很长,我们只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奋斗富裕一次,再把它好好守护住,就已经足够了。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随机文章列表
标签列表